星期日, 十月 19, 2008

每日一心理:暗示效应

暗示效应

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,用含蓄、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,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,使其思想、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。一般说来,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。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,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,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。也可以使用手势、眼色、击桌、停顿、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。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,选择适当的电影、电视、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,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,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。

语言暗示--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,改变消极的心态,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 用"你真聪明""你一定行"等语言为孩子打气,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,比如:
领:我很棒!( X X ) 众:你很棒!( X X )
领:你也行! ( XX X ) 众:我也行! ( XX X )

动作暗示--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,低段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、思想内涵 更不容易把握,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,使学生更 快地理解音乐作品。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,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 展的音乐,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。

表情暗示--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,包括唱歌表演、律动表演、乐器表演, 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、小组表演、个人表演等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 的作用。当学生在表演时,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,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 鼓励,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。而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过程中,可运用柯达伊手 势的动作暗示,让学生对抽象的音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。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《可爱的羊群》 的第三句"水草丰盛羊儿壮"时,总是把最后一个音"5"漏掉。所以当唱到这几小节时我就 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,到了最后一个音"5"时,我的手向上一带,学生的自然的就唱 到位了,几遍之后便能完全掌握。

自我暗示--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,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。 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"惨了!惨了!""好难啊!"等自我暗示,在学习上维 持着焦虑状态,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。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效果。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,想着自己一定能一定做的到。 另外教师的课堂展示也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态度暗示,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音乐 作品表现的投入程度上。

没有评论: